张恨水与苏州 |
|
名小说家张恨水首次投稿的小说处女作是在苏州写成的。民国2年(1913),孙中山委派陈英士在上海创办蒙藏垦殖学校。原拟办在北京,由于袁世凯的阻挠,不得不改在苏州办校。其时,张恨水由安徽潜山县老家至上海投奔一位堂兄,正打算找学堂读书,遂投考该校。他在1963年撰写的回忆录《我的创作和生活》一文中写道:“我到了上海之后,打听到苏州办了一个蒙藏垦殖学堂,我去考中了,就在苏州住下来,这也为我日后写小说写了一些苏白进去打了底子。垦殖学堂就在苏州留园的隔壁,到寒山寺和虎丘都恨近。我那时是个贫寒学生,也不乱跑,课堂是楼房,打开窗户,附近人家,麦地桑田,小桥花巷,都在目前。我在课余就拿了书本靠在红栏杆之旁细细的看。这时期我读了《随园诗话》、《白香词谱》、《全唐诗合解》等。楼底下是花园一角,我也常去玩,高兴起来就题几句诗。我在苏州读书当然很好,可是我没有钱用,于是想起投稿来。我试写了两篇短篇小说,一篇叫《旧新娘》,是白话的,另一篇叫《梅花劫》,是文言的。这时大概是1912年或1913年。”稿子寄给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编辑部,出乎张的意料,四五天后编者恽铁憔便给张恨水回了信,说他“写得很好”。但是那两篇稿子,“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直到恽先生交出《小说月报》给沈雁冰先生那一年,共是十个年头,也没有露面。换句话说,是丢下字纸篓了。这封信虽然是编辑部对一般作者的复信,但是对我的鼓励却很大,后来我当了50年的小说匠,他的这封信是对我起了作用的。”蒙藏垦殖学校停办后,张恨水彷徨无措。他辗转了湖南,参加了留日戏剧家李君磐主办的“开明剧社”,当了练习生,不久正式上台演出。后他又随团到苏州演出新剧(文明戏)。多年以后,李君磐身边还藏有一张当年剧社出的剧目单,上面列有张恨水的名字。当年“开明剧社”有两个学徒,后来都成了名,一个是文学家刘半农,一个是小说家张恨水。正是因为张恨水和苏州的这段姻缘,后来《吴县日报》向他约稿,他便写了长篇小说《金璧生辉》在该报连载。1963年他的女儿来苏州实习园林建筑设计时,他特别吩咐她去留园看看。 |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