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十世纪初叶,我国有一位苏绣女子,美丽绝色、天资聪颖、有才华又深情,以精美的绣品名震中华,载誉世界。她就是被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喻为“针神”的沈寿,海外封“刺绣大王”之徽号! 沈寿(一八七四年至一九二一年),是近代刺绣艺术家、刺绣艺术教育家。原名雪芝,字雪君,号雪宦、别号天香阁主人,一八七一年出生于江苏吴县阊门海宏坊一个古董商的家庭。父亲沈椿,强习书史, 研究盐法,曾在浙江任盐官。他酷爱文物,富有收藏,后来开了一个古董铺。母亲宋氏,生有三男二女,雪芝排行第五,从小便随父亲识字读书。家藏的文物字画,给她丰富的艺术熏陶,拨动了雪芝心灵中美的琴弦。 苏州的刺绣素负盛名,尤其是苏州城外的木渎一带,几乎家家养蚕, 户户刺绣,堪为“苏绣之乡”,小时侯,雪芝常去那里的外婆家,对奇妙的苏绣艺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姐姐沈立的带领下,七岁弄针,八岁学绣,开始了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刺绣生涯。雪芝天资聪颖,美丽和端庄,又好钻研,学绣进步很快。起初,她绣些花草之类,主要是一些实用性绣品。后来就将家中收藏的名画作为蓝本,开始绣制艺术性作品 ,便成了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八岁即绣成“鹦鹉图”。十一岁后,学习文化,尤喜谣吟。十二岁绣成《秋商舟上 |
|
沈寿 照片像 (四十岁在苏州) |
图》,惊动长辈,十四五岁已初负盛名,能与长十岁的姐姐同功,并以刺绣所得济助家计。 |
沈寿二十岁时,同流寓苏州的浙江山阴人余觉结婚(名冰臣,又名兆熊),淅江绍兴人,后居苏州。他出身书香世家,能书善画,经济条件也颇好。余觉对沈寿的艺术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婚后夫妇俩画绣结合,夫妻俩一个以笔代针,一个以针代笔,画绣相辅,相得益彰。雪芝除操劳家务外,总是闭门刺绣,从不间断。绣品超过上海松江“顾绣”,士大夫仍争相购藏,此时绣品上押印题识,都署“天香阁”三字。 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四年)十月,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寿辰。清政府谕令各地进贡寿礼。余觉得知消息后,听从友人们的建议,决定绣寿屏进献,他们从家藏古画中选出《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图》作为蓝本,很快勾勒上稿,并请了几位刺绣能手一齐赶制,雪芝在这些绣品上倾注了很多心血。慈禧见到《八仙上寿图》和另外三幅《无量寿佛图》,大加赞赏,称为绝世神品。她除授予沈雪芝四等勋章外,还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分赠余觉夫妇。从此,沈雪芝更名“沈寿”。 随即商部奏请设立女子绣工科,十一月,奉派沈寿与余觉前往日本考察,西欧的油画及日本的美术绣对沈寿启发很大,开始创造仿真绣针法,翌年初回国。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在家乡苏州创办“福寿绣厂”并且办理了福寿绣厂商标,翌年停办,她带领得意门生和高手,赴京任教,任工商部绣工科总教习,余觉任总办。京师女子绣工科,相当于皇家刺绣学校,课程设刺绣、图画、国文三课,其中以刺绣为主。宣统二年(十九年)初,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张謇任总审查长),于是湘、鲁、江、浙等地的绣品都应征而至。五月,沈寿奉农工商部令担任审查官。她认真精核,公正无私。官员、绣匠无不诚服。沈寿展出了《意大利皇后像》,上海《时报》称它“精绝、为世所未有”。这幅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姿态活泼,两目尤饶有精神,金发韶发,肩章、彩饰与胸前锦佩、腰闻宝带,下至飘裙,均丝毫不苟,价值银二万四千余两。沈葆桢有诗赞曰:“六洲生面掌中开,风绣凤来,博得大秦金十万,针神翻笑雪君才。”该像于一九十一年在意大利都朗万国手工艺品博览会上获一等奖,被授予“世界至大荣誉最高之卓越奖状”,国王赠送金质钻石表给沈寿,后又以《英女王维多利亚半身像》参加“世界万国博览会”,获最优等奖。一时刺绣大王之徽号喧腾各国人士之口,逐有“针神”之誉,苏绣扬名海外。 辛亥革命后绣工科解散,沈寿到天津创办自立绣工传习所,靠教学生维持生活一九一三年八月,传习所停办。张謇因担忧沈寿的技艺不能流传,于一九一四年特地创办了南通女红传习所(附设于南通女子师范学学校内),聘请沈寿为所长兼教习。余觉则担任了南通平民工场的经理。女红传习所起初附设在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后移到南通濠阳路,传习所第一期招生二十余人,以后逐年增加,学制也逐渐完善。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 沈寿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刺绣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富有经验的刺绣教育家。在教学中,她主张“外师造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绣花卉,她就摘一朵鲜花插在绷架上,一面看一面绣。绣人物, 她则要求把人的眼睛绣活,绣出人的精神,在沈寿的精心教诲下,南通女红传匀所培养了许多苏绣人才。南通的绣品也逐步形成了“细”、“薄”、“匀”、“净”的风格,在国内外打开了销路。 一九一五年二月,美国为纪念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行博览会。沈寿的《世界教主耶稣像》获得博览会一等奖,轰动世界,誉为“绣圣”。一九一九年沈寿绣成最后之杰作《美国女优倍克像》,该绣品在纽约展出时,美国优倍克女士愿以五千美金购买,但终未出售。 沈寿在南通“授绣八年,勤诲无倦”(张謇语),不幸积劳成疾,张謇“惧其艺之不传”,便在聘请名医为沈寿治病期间,征得她的同意 ,亲自动手记录整理她的刺绣艺术经验。沈寿在病体稍微好一点的情况下,边回忆边口述,历经几个月,终于写成《雪宦绣谱》一书。于一九一九年由翰墨林书局出版,这是沈寿一生绣艺总结。张謇在绣谱的序言中说:“积数月而成此谱,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 ,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书,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由此可见 ,这本绣谱确实是沈寿四十年艺术实践的结晶。此书分绣备,绣引、 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共八章,在“针法”一章中,列举了十八种针法特点和要领,在“绣要”一章中,按审势、配色、求光、肖神、妙用、镇性等六个方面深切地谈了自己所创仿真绣的心得,刺绣的要点到艺人应有的品德修养,以至保健卫生,都有比较完整的阐述,堪为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苏绣艺术经验的专门著作。 一九二十年十月,南通绣织局落成,沈寿任局长,次年六月八日,因血崩病去世,终年四十八岁。不知是否是沈寿生前的愿望?(沈寿逝世后余觉写的《沈寿和余觉夫妻痛史》中认为张謇霸葬沈寿墓于南通,另外,据实知沈寿之一女嫁张謇之子,他两家成亲眷。)张謇将她安葬于南通马鞍山,墓门石额上镌刻着张謇的楷书“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阙”,墓后立碑,碑阳镌刻着张謇撰写的《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碑阴雕刻着沈寿遗像。 大师已去,一代绝色佳丽音容笑貌消失,茫茫中华星空落下陨星,身后两位才子为之动容惋昔,并招来名份纠葛,但精美绝伦的绣品长留人间,至今仍熠熠生辉。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南通等地的博物馆都收藏有沈寿的绣品, 当人们看到她绣的《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意大利皇后像》、《世界教主耶稣像》、《美国女优倍克像》、《英女王维多利亚半身像》、《万年青》、《花鸟册页》、《生肖像》、《观音像》、《文蛤图》、《柳燕图》时,无不为之倾倒,惊叹这位苏绣大师,以其超人的智慧,灵巧的绣手终于把传统的苏绣工艺提高到了更为绚丽神奇的全人类公认的艺术境界,沈寿是把苏绣艺术推向世界的第一人,无愧“针神”之誉。 后话:余觉在沈寿逝世后自已出钱出版了《沈寿和余觉夫妻痛史》一书,题《天下后世公论》,在《前言》中,表示自已的委屈和对张謇行为的不满,要和张謇打“笔墨官司”,过后,张謇之子给他四千大洋了结并停息风波,1931年余觉购苏州石湖宋朝范成大旧宅:天镜阁遗址,建造余庄,又名觉庵,并自署“石湖老人”独自闭门隐居,直到五十年代逝世。一代风流才子佳人、滚滚红尘恋情恩冤,付之涛涛一江春水,千古绝唱! |
|
[苏林 编写] |
|
附: |
沈寿作品: |
1.《世界教主耶稣像》 | 2.《美国女优倍克像》 | ||
3.《意大利皇后像》 | 4.《英女王维多利亚半身像》 |
|||
荣获奖品: |
1.慈禧亲笔书“福” | 2.慈禧亲笔书“寿” | ||
3.意大利博览会上被授予“世界至大荣誉最高之卓越奖状” |
||||
学术论谈: |
试论刺绣艺术家沈寿之所以成功
《工艺美术研究》 1987年 第一期---林锡旦 |
|||
历史足迹: |
1.沈寿和余觉照片 | 2.沈寿和余觉苏州创办“福寿绣厂” | ||
3.福寿绣厂商标 | 4.沈寿墓 |
|||
历史之迷: |
(余觉写的《沈寿和余觉夫妻痛史》书) | |||
1.书封面书名 | 2.题《天下后世公论》 | |||
3.《前言1》 | 4.《前言2》 | |||
5.石湖余庄 |
张謇霸葬沈寿墓于南通,说是沈寿临终前五分钟说的?且要和余觉离婚?南通状元才子实业家张謇和姑苏美女刺绣女王 |
||
沈寿到底有什么纠葛关系?余觉和张謇有什么样的恩冤?这是历史之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