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为苏州最有代表性的园林,也是明代园林建筑之代表作。约建于明正德四年(公元一五0九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园最早为正德时御史王献臣所筑,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此亦拙者为政也”之意,故名“拙政园”。
该园占地约六十亩,总体布局以水为中心,其中水面占全园五分之三。全园分中、西、东三个部分。中部乃全园主体部分,主建筑为“远香堂”,是苏州园林中最典型的“四面厅”。远香堂西面,过倚玉轩,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小飞虹”。桥南有名为“小沧浪”的水阁,由“小沧浪”向北,即到“香洲”(旱船),并有“见山楼”、“荷风四面亭”等典雅之作。
过“别有洞天”圆洞门,便到该园的西部,其主建筑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和“三十六鸳鸯馆”,馆东可登“宜两亭”,馆西筑有“留听阁”及全园最高点“浮翠阁”等。西部为“补园”,乃太平天国后改建。园之东部原为明代侍郎王心一的“归田园居”。有土山、清池、绿柳碧荷、芙蓉榭及园林风格之茶室等。
1937年冬,日机轰炸苏州,拙政园远香堂受震破损,南轩被毁,名园为之蒙难。
|